用灵魂感悟设计 · 用设计创造价值
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
您当前位置:  设计中国    ⁄    太阳能资讯    ⁄ 资讯内容

智慧路灯缘何难以落地?万亿市场几时成真?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20/8/21 10:48:54     浏览:
当下,我国智慧城市对路灯、基站、摄像头、环境监测设备、充电桩需求达到上亿级别,都需要路侧杆挂载。

  当下,我国智慧城市对路灯、基站、摄像头、环境监测设备、充电桩需求达到上亿级别,都需要路侧杆挂载。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职权分散,造成了大量道路开挖、重复建设问题,既影响城市美观又造成资金浪费;另外不同源的数据目前也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聚而不通,通而不用的现象比比皆是,难以打通数据孤岛。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建设重复和数据孤岛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地从城市整体顶层设计出发,从分散建设的路边各种杆体升级为“智慧灯杆”建设模式承载通信基站和各类传感器,这也契合尤为契合“新基建”的建设思路。

  智慧灯杆是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检测、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 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设施,可挂载 4G/5G 通信基站、WiFi 无线网络、智能节能 路灯、智能安防监控、智能人脸识别、交通诱导与指示、音响与广播电视、无人机充电、 汽车充电桩、停车无感支付、无人驾驶诱导等设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慧灯杆或者综合杆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经之路。

  用数据诠释市场

  自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第一批在2013年1月发布,共包含90个城市(区),其中地级市37个,区50个,镇3个;第二批于2013年8月公布,共包含103个试点;2014年公布第三批试点,共计93个,其中84个新增试点,13个扩建试点。截至目前,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

  智慧路灯作为新基建的排头兵,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有这样几组数据向我们揭露出了它的市场。

  数据一

  2014-2019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杆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杆保有量约为2935万盏;若2020-2025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杆数量保持5%的增速,预计2025年城市道路照明灯数量将达到3923.4万盏。

  数据二

  有关资料显示,从2014到2018年,智慧灯杆在每年新增城市照明路灯中渗透率从0.0022%增长到0.0475%,预计2020、2021年智慧灯杆总量将达到50700和150700根,以智慧灯杆单价为2万均价计算,总的潜在市场空间达5476亿元。

  数据三

  《广州市智慧灯杆建设管理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智慧灯杆约8万根,其中市中心区约4.2万根,提供5G微站站址约3.2万个,为中心城区提供保障5G网络深度覆盖所需站址资源。

  《杭州市5G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显示,2020年杭州城内的12万根路灯杆都将改造成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慧灯杆,不仅具有基础照明功能,还将实现5G基站、WIFI覆盖、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功能。

  《惠州市智慧杆专项规划》提到,惠州市未来3年将规划建设智慧杆8934根,其中包括基础配置智慧杆7568根,多功能配置智慧杆1366根。

  与数据不符的市场表现

  通过数据一与数据二我们能看到智慧灯杆广阔的市场,但根据若以数据三来看,当下290个智慧城市试点,论经济广州、杭州已名列前茅,但落成智慧灯杆也不过二十万根。即便是以广州、深圳落成智慧灯杆的数量作为剩余288个智慧城市试点的平均数,在计入两万元的的均价,共计市场也不过710亿元左右,与数据二中预估的潜在市场份额差距颇大,是什么让应用端市场与预计市场相差如此之大?

  让我们以上海为例,2018 年上海市以进博会为契机,3 月正式发布《上海市城市道路杆件整合设计导则》,并印发《关于开展本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基本确立了杆体、灯具、管线、基建施工部分由上 海市住建委(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牵头建设、运维和管理,杆体上各类设备 由各使用部门建设、运维和管理的模式。

  按照计划,从2018年开始上海开启了三年的架空线落地计划,预计完成500 公里架空线落地,截至2020 年4月已经基本完成。中心城区伴随架空线路落地也会有智慧杆项目建设。

  实践中,上海以内环内重点区域、重要道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周边为重点,完成道路架空线入地,同步开展合杆整治工作,建设架空线入地工程,将路灯、指示牌、 信号灯等多种杆塔合并,拔除近万根立杆,平均减杆率达到 68%。

  外滩地区已经实现全覆盖,人民大道黄陂北路路口、武胜路、威海路路口、黄浦路大明路路口、中山东一路等也是典型的案例。

  从上海市的经验来看,合杆整治过程中一般不大面积开挖道路,故项目的施工周期较短,一般小于1年;设备主要来自原有设备的迁移,新购设备主要是对原有损坏设备的替换,故采购量有限。这种情况下,平均每一个智慧杆造价约 5-6 万元,其中杆体约2-3万元,施工费用约2-3万元。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政府端来说,开展智慧杆项目建设要计算的并非仅仅是智慧灯杆的设备造价,包括安装施工、后续运维,皆需要一笔不菲的投入。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当下智慧灯杆的落地速度不如预期,为何从应用端来看市场并没有理论上的那般壮阔诱人。

  良好的商业模式让成本不再制约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的路灯杆等杆体主要运营权在政府手中,普遍来看,政企客户更倾向于购买灯杆+服务的方式,智慧杆运营需要通过专业管理平台实现,参与方众多。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智慧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而是如何突破原有多方管理的藩篱,进行建设和运维的优化配置。《中国智慧灯杆白*书》建议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建立一种由政府统筹监管、参与者协同共赢、广大民众共同受益的投资运营模式。

  谈起运营模式,当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主要采用的都是EPC、BOT、BOO三种模式。EPC由政府投资和运营,BOT由政府委托社会资本建网运营,BOO由企业投资和经营,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的差异,商业模式不能简单套用。

  建议不同地区按需选择不同的商业模式,从各地的经验来看,第一种模式最容易推广,而第三种模式可能带来优化的城市管理效果。总的来说,不同城市的成本结构存在差异,在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运营效率高,当地政府和工程建设或有运营的能力,或直接运营;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运营效率低,当地政府或工程建设方运营体系不完善,参与者具备帮助政府运营的能力,有望与政府联合运营或独立运营。而未来数据的价值可能会进一步在运营中得到体现。

  结语

  当下,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即便是多政策连番助推,依然处于试点阶段,还需不断地摸索与总结。作为智慧城市“云、边、管、端”布局中最难啃的物联网“端”,国内智慧灯杆仍面临应用场景不明晰、城市条块协调难度大、运营模式待探索等难点。

  近日,智慧灯杆规范《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正式立项,《智慧城市 智能多功能杆系统总体要求》技术标准进入起草阶段,全国智慧灯杆发展蓄势待发,广深智慧灯杆建设经验能为各地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