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感悟设计 · 用设计创造价值
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
您当前位置:  设计中国    ⁄    建筑设计    ⁄ 资讯内容

建筑万物相处之道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21/11/25 14:11:17     浏览:
“建筑师是建筑背后的那只手,在建筑落成之后,我们是不存在的,我们希望这个建筑能凝结出我们对环境的思考。”

  01.

  “回到自然里去找灵感”

  谈到设计的灵感源头,孙大勇和万书言坦言,他们自身的体会,还是要回归自然去找灵感。

  “做建筑设计,尤其是在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思考,从哪里去找灵感?经过这些年,我们自身的体会就是回到自然里面去找灵感。”

  “建筑师是建筑背后的那只手,在建筑落成之后,我们是不存在的,我们希望这个建筑能凝结出我们对环境的思考。”

  ∆ 十里莲江稻田

  作为建筑师,孙大勇和万书言将自然视为建筑要归属的一个场所,常常考虑在一块土地上,究竟一个什么样的建筑会跟这个土地发生关系。在设计的时候,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的项目,他们都希望建筑与自然有更近的关系。 “我们被大自然吸引的原因,不仅是它的表象,更深层的是大自然的一种万物相处之道,万物都能有机、和谐的共生在一起,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未来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关系。”

  02.十里莲江,“扑面而来的安静感”

  谈到对十里莲江的第一印象,孙大勇和万书言思索了一下,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安静感”。 “十里莲江这个地方,跟我们之前做过的项目不太一样,它有一种地方属性。我们的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安静感。” “那种宁静感是非常浓重的,我觉得未来在这里生活的人,会遵循这样一个自然的法则,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宁静的建筑。”

  当问到为什么用“莲”这个元素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时,他们谈到第一次在十里莲江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就被周围的水池和水面所吸引。 “从飞机上往下看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个地方有大大小小的水面,这个场地四周被荷花、荷塘包围着。这个地方又叫十里莲江,感觉建筑与现场看到的莲叶莲花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03.当水珠从荷叶滑落,“建筑”有了雏形

  孙大勇和万书言讲话有条不紊,似乎有种严谨感,总在寻找恰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当谈到艺术中心的创作灵感时,却滔滔不绝。 “当时我们走在那个荷花塘,一回头突然看到一片荷叶上有一汪水,哗的一下就流下去了,就感觉那就是我们要做的建筑的一个雏形。”

  “我们知道荷叶的叶窝里会积一些水,随着荷叶的动态,左倾右摆,水是不稳定地在上面流动,也会稍微一倒,流入下一个荷叶里面,有点像人在空间里的穿梭流动,很自然,很自由。”

  在设计的时候,孙大勇和万书言就把荷叶的形态和建筑的屋顶造型结合起来,沿用了莲叶的有机状态。

  ∆ 概念分析图

  除了深具美学价值,艺术中心的建筑屋顶,也承载了丰富的功能。 白天屋顶的露天剧场,成为人们休息活动的平台。邻里好友列坐其次,品茗观剧,心旷神怡;或凭栏远眺,莲江美景尽收眼底。

  ∆ 效果图

  傍晚它还可以转换为星空影院,繁星点点,虫鸣声声,在光影流转中感受夜晚的怦然心动。 剧场周围密植着多种农作物,成为周围自然景观的延续。通过使用者和建筑的互动,增加全方位的体验感受,建立起自然、建筑和人的有机联系。

  ∆ 效果图

  04.开阔空间,丰富内涵,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

  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高24m,由南北2个体块和中央大厅组成。两侧体块结构上形成锚点,屋顶造型采用侧拉结构,创造开阔的挑空大厅。

  建筑内部兼容了咖啡馆、书店、文创展示、农业主题展览、可举办临时大型活动的大厅空间及多功能厅等空间。

  ∆ 效果图

  建筑南北向狭长,东西侧为主要立面和采光面。立面采用百叶构件做遮阳处理,百叶通过数字化设计,每一片都具有不同的角度,呼应光线和视野,同时减少西晒的辐射能耗。

  ∆ 百叶效果图

       建筑的参观动线为:入口——螺旋楼梯——屋顶——展厅——连廊——地面,这一路径形成了连续闭环,访客得以充分参观体验室内的空间效果。

  ∆ 楼梯概念分析图

  ∆ 楼梯效果图

  外部景观则以水景为主,与“莲”相呼应的水池,可作为亲水装置和亲水活动的载体。

  漫步于艺术中心,你将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稳定与律动,纯粹性与复杂性,光与影”,这些看似矛盾的概念,在建筑中的和谐共生,构成建筑的整体性。

  ∆ 项目基地实景

  ∆ 基地打桩现场

  05.

  “建筑不止是艺术品”

  “自然是我的上帝,我每天都在大自然中寻求灵感,我的建筑跟随着大自然的原则,就像她已经在这里表现的那样。”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在建筑设计中,Penda China创始人孙大勇、万书言十分重视当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衔接,让建筑成为一种媒介,连接起人,历史与文化,自然和环境。

  孙大勇、万书言表示,“建筑可能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建筑不是个人化的事情,它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作品,所以我们在其中会换位思考。可能有人会觉得,你们建筑师是不是特别强调个人的理念和想法,其实不是,我们可能为别人考虑更多一点。” “建筑不止是一个艺术品,它是一个承载很多不同性格的人,未来在其中产生一些活动、发生一些故事、滋生感情的一个场所。”

  最后,我们谈到了建筑中的“匠心”。

  孙大勇、万书言笑着说,“现在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往前,展望一下未来的生活,多为我们的后代,或者是在这个房子里未来使用的人去考虑,这就是‘匠心’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