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感悟设计 · 用设计创造价值
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
您当前位置:  设计中国    ⁄    热门文章    ⁄ 资讯内容

廖熙奖沙龙|传承工匠精神,助推中国设计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6/9/13 16:12:14     浏览:
2016年9月11日,廖熙奖沙龙第二场在鸿芷咖啡馆完美落幕,近百位设计工艺界的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几十家相关媒体到场,助力发扬中国工匠精神,传承中国木作文化。

  2016年9月11日,廖熙奖沙龙第二场在鸿芷咖啡馆完美落幕,近百位设计工艺界的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几十家相关媒体到场,助力发扬中国工匠精神,传承中国木作文化。

  沙龙由“海丝杯·廖熙奖”中国木家具设计大赛组委会主办,以“谈匠心——匠造实现价值”为主题,特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家具设计研究所所长于历战,北京市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田燕波,东北林业大学明清家具研究所所长牛晓霆,故宫博物院家具研究员周京南,共同完成了这场精彩的工匠文化盛宴。沙龙在“海丝杯·廖熙奖”中国木家具设计大赛发起人、中国林业出版社建筑与家居分社社长、中国传统木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纪亮的“工匠精神”开场白中拉开序幕。

  各位主讲嘉宾结合自身的行业背景,畅谈中国工匠精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家具设计研究所所长于历战以“匠人精神&开放视野”为题,首先提出中国匠造危机——技艺精湛,无人问津,抱残守缺,脱离时代;进而讲述了产生危机的原因,例如科学精神的缺乏,以传统榫卯为例,引出匠人精神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改变。并对中国木家具的风格、样式、材料进行的分析,呼吁坚持匠人的专注、执着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开放视野。讲演不断引起在场者的共鸣,迎来阵阵掌声。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市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田燕波曾任龙顺成总工程师,他以自身经历和专业背景,讲述了家具设计与工匠精神。先指出了学院派与工匠派的区别与联系,学院派思维活跃、创新欲望强但实践经验差,而工匠派实践经验非常丰厚;两者均需了解生产工艺、原料特性和产品特点和历史文化,并从造型、雕刻、榫卯方面加以实例进行介绍。他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持续性创新,持续性创新在于开拓视野,追求极致;是逐步地智慧融入到产品里;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明清家具研究所所长牛晓霆给大家分享了“明式家具线的工艺精神”,主要从天然木纹、线脚艺术和线性型体上展开讲述。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的巅峰之作,他介绍了明式家具展现的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自然线,一个是人工线。自然线即木材的纹理;人工线就是工匠成就的线型。木家具的设计制造中要熟悉木纹,顺性而用——巧用色、善用纹、顺木性;以线塑型——型纹相依、以型理性、以型显性。

  故宫博物院家具研究员、木材药用价值研究专家周京南以“盛世华彩凝匠心——清宫家具的匠巧工心”为题,再次带领大家欣赏了宫廷家具的匠艺之美。清宫家具做工精湛、工艺精良,是因为清代皇家对家具制作一丝不苟,用材名贵,多工种配合,分工明确,待遇很高等原因,也造就了其精雕细琢绝天巧、运意摹神夺画格的风格特点。从清宫家具的工艺创造上,呼吁当代我们更应当把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下去。

  作为沙龙的小插曲,也在沙龙的最后,“海丝杯·廖熙奖”中国木家具设计大赛发起人纪亮再次介绍了此次大赛。“海丝杯·廖熙奖”中国木家具设计大赛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共同主办,由福建海丝商品交易中心为全程合作伙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家具设计大赛。“设计激活传承,匠造实现价值”是大赛的使命和宗旨,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家具文脉的基础上,展现中国木家具设计创新的新思路、新概念、新主张,是大赛关注的重点。本次沙龙与到场各位一同聚焦家具匠造、共享工匠精神,希望为大赛提供有益启发,为中国家具设计和制造开拓新的思路。

  在每位嘉宾演讲完后,沙龙都有精彩的互动交流环节,在场听众争相发问,工艺、匠造、传承与文化的思想碰撞,形成了精彩绝伦的匠心对话。这场沙龙激发了在场与会者就“匠造实现价值”进行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有助于推进中国木家具设计和制造的发展,发扬中国工匠精神,共享文化瑰宝。

  第二场廖熙奖沙龙已圆满结束,接下来大赛组委会还将举办更多相关主题的沙龙活动,呈现更精彩的文化盛宴,为中国木家具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更多的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