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感悟设计 · 用设计创造价值
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
您当前位置:  设计中国    ⁄    热门文章    ⁄ 资讯内容

回归设计本心——为喜欢的生活设计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9/9/6 9:18:13     浏览:
8月28日,第25届intertextile秋冬家纺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幕。

  8月28日,第25届intertextile秋冬家纺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幕,此次展会为加强家纺品牌的生产与设计沟通,不仅集结了行业内的重点品牌及全新产品,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及设计师们举办了多场交流活动。在展会的第一天,就有12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室内设计师、媒体人、建筑师和品牌商,为我们贡献了一场关于“为喜欢的生活而设计”的圆桌论坛。

  伴随着人们对于设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近些年来国内的设计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如今的市场中,设计的趋同性越来越高,导致用户群体对于设计的审美疲劳越发显现,而在这种情境下,设计师的职业性也显得越发松弛。针对这一行业现象,设计师们发起了“为喜欢的生活而设计”的圆桌论坛,那他们是怎样“为喜欢的生活而设计”呢?

  热爱生活,滋养设计

  有着二十多年设计从业经验的沈雷,在讲述自己为云南一家酒店设计时,说自己仍记得学生时代在云南写生时大片的雨林藤蔓、蝴蝶泉边的蝴蝶、夜晚绽放的睡莲,这些记忆伴随着他的再次到访在脑海里重生过来,演变为“自由”的主题沁入到他的作品中。这种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而自发的细致体悟,早已融入到设计师的精神中,在闲暇时刻沉睡着,在一个最为适当的境遇里苏醒过来,成为设计师作品中独特的思考。

  同样对于云南有着深沉情结的谢柯,一直将大理作为自己灵魂启发的心灵福地。他在大理的咖啡店与人闲聊,触摸到了真实感,也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美好生活,即简简单单、真时真境的真生活。因此在苍山洱海处,他设计了拙朴温润的拾山房,用料简单,回归自然,与他的向往十分契合。

  在建筑设计师孙大勇的眼里,爱是生活的主题,博爱是所有爱的基础。他认为建筑是连接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在的媒介,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利用建筑连接山海给人滋养,也会运用秋千这样的小景装置让人回忆旧时光。这种充满情感的人文关怀,也是爱的体现。

  回归心灵,契合自然

  对于致力用东方美学来阐释空间的吴滨设计师来说,诗意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他设计的关键词。他强调心灵与空间设计的契合感,室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流通协调性,从而使空间里人的本性得到舒展,诗意的美学得以焕发。就像他的作品中,将光引入一个通道,女主人“每天早晨起来,她感觉像进入了一个天光的画廊,然后进到她的衣帽间去选她的衣服”。

  “每天为别人喜欢的生活而设计。”这是孟也对自己二十多年设计生活的形容。这里的“别人”当然就是房屋的主人,他认为房屋要与住户的精神气质相吻合,打造出一个与住户心灵相匹配的房子是设计的核心价值,正如他花了三年时间去打造杨坤的住宅,在空间中安放杨坤的细腻、艺术与狂野。

  来自德国的设计师Peter,主张设计的个性,这种个性的环境以空间里的人为中心,以精神为中心。这种设计是在为客户创造一种项目,使人可以“进入到一种旅途”,“让个人体会到在他设计标底之外的另外一种独特的记忆”。

  德国设计师MonikaLepel主张人与空间的融合,让空间融入当地的特色,从材质到氛围,让人感到自然舒适。

  注重品质 重塑个性

  在德国BIQUADRA事务所首席设计师Christina Biasi-Von Berg看来,高品质是构成个性化设计的重要元素。用高品质的材质、工匠式的手作技巧,提升用户的触觉感受,再加上材质与空间的精细融入,给人以个性化舒适的家居体验。

  对于喜爱设计生活、有足够意念的设计师王心宴来说,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有其特色。如何挖掘这种特色,并将这种特色组织成不落俗套的设计语言,发挥出作品个性化的故事味道是很重要的。例如用暗淡的灯光与多媒体墙打造出具有海派文化气息的酒店大堂、通过艺术品装饰和硬装改造讲述空间内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文化与空间设计相结合,让整个作品有了个性化的表达。

  来自迪拜的设计师Esra Lemmens同样认为,高品质和高品德是追寻变化的设计的体现。“我们为什么设计,我们相信设计是一种体现变化的途径,这种途径是我们设计师拥有的一种力量,我们设计体现一种品质、品德。”

  除了上述的各位设计师给出的自己对于设计的思考之外,品牌商王健所代表的,作为连接了设计师、供应商与用户之间重要关系方,成为品质的保障。而来自PSA传媒集团的Renato带来了线上平台的展示,为设计传播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在设计趋同性逐渐显露的今天,能够做到“为喜欢的生活而设计”,想必是规避审美疲劳的有利途径,也是设计师们心之所向。这次论坛也提供了很大的思考余地,思想的交流相信会让设计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