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感悟设计 · 用设计创造价值
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
您当前位置:  设计中国    ⁄    人物访谈    ⁄ 资讯内容

Mike Lim:做设计,傻是一种福气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6/11/10 12:15:31     浏览:
10月27-30日,第三届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周暨第26届CIID杭州年会在杭州举办,活动现场70多位国内外设计大咖齐聚。

  10月27-30日,第三届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周暨第26届CIID杭州年会在杭州举办,活动现场70多位国内外设计大咖齐聚。

  活动现场70多位国内外设计大咖齐聚,新加坡建筑师事务所DP设计总监、新加坡理工学院SP设计学校咨询委员会副主席Mike Lim,分享了“回归至最初,实践未来的设计”主题演讲,并在活动现场接受了战略合作媒体记者的专访,他认为设计的突破,需要回归人本,在深入了解文化后,再跳出来重新看待文化,并一直保持“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心态。

  设计:需要回归人本

  记者:我们这次艺术周的主题是“潮起东方”,那么您对于“东方设计”的看法是怎样的?

  Mike Lim:我希望设计能回归到人本。而对东方的定义,它是指中国还是亚洲呢?我觉得如果把它局限到某个框里,便根本不能突破。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再跳出来思考。

  英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McQueen非常前卫和时尚,但回看他的一生,可以发现他花了三、四年时间做传统的基本缝纫和剪裁。我要强调的是,你必须要对自己的文化、环境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热爱,然后才能去寻求突破。

  记者:目前,西方对于东方元素的理解还比较传统,可能是一些扇子、灯笼、龙、祥云的元素,您是如何认为的?

  Mike Lim:东方设计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东方元素。例如,简约风是从“禅”里面逐渐演变而来,有很强的东方韵味。不管是产品、家居、室内还是建筑,从西方角度看,它都会有一些突破,反而亚洲人很难从这些东西得到灵感,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设计:创造之前,必先摧毁

  记者:那您认为亚洲人应如何去获得这些灵感?

  Mike Lim:同样的,你必须在对自己的文化有深入了解,之后,跳出来重新去看待它。如印度教所说,创造之前必先摧毁。如果我们不敢去突破,就不会有新的东西出现,跳不跳得出来决定着能不能把东方设计发扬光大。

  类比在教育方面,我们也希望下一代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了解自己的根,同时又鼓励他们去突破,不是吗?

  记者:在设计中,如何创造性地将当地元素,结合在当地的项目中呢?

  Mike Lim:我认为,不论在设计项目中添加什么元素,不管是商业空间设计,还是酒店设计,必须要有故事。现在的酒店,尤其在欧美国家,很少是新建的,而是标志性历史性建筑的重装改造,然后成为地标性建筑,这其中就具有人文和本土文化。

  升华这种文化元素,则需要在食物、服务、室内等方面加强,否则它也仅仅是一个提供住宿的酒店。这就需要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去看待,要不停地去学习,而且不怕失败。

  设计: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记者:那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设计态度吗?

  Mike Lim:因为从小旅行,我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放的人。我觉得身为设计师不必把自己放在一个盒子里面,要吸纳不同人的想法,虚心聆听,要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设计师行业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如果对设计没有强烈的爱,那我劝你改行。也不要怕别人取笑你、说你傻,有时傻可能是一种福气。我觉得我很傻,也希望一直傻下去。希望大家不要受环境的牵制,要有自己的坚持,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记者:您会给年轻设计师一些什么建议?

  Mike Lim:我希望每一位设计师都能勇于尝试。我曾经参与过珠宝设计,它和室内设计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样就易擦出很多新的火花。

  在新加坡很多小公司的设计师,他们不但做室内设计,还涉及到各行各业;在公司里面,我们是一个小联合国,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就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想法。之前,我们也曾邀请一些平面设计的工作人员来参与我们的室内设计讨论。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把心理学、社会学的东西融入到设计中去,碰撞出新的角度。

  设计:经济与设计之间,权衡时刻存在

  记者:您觉得DP做商业综合体最大的特色在哪里?什么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Mike Lim:对于商场来说,首先,它必须是成功的项目,否则对我来说就是失败品。我们做了一些成功的商业综合体案例,虽然它们不一定是标志性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但在空间的安排和设计上都很成功,所以顾客一直回流。

  记者:对于您来说,商业项目就是符合客户需求,为客户做考量,而不是迫切希望该项目成为地标,对吗?

  Mike Lim:对,有些项目比较大型、危险性很高,不可能去做一些突破性的大胆改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型项目去深入探讨一些课题,小公司可能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每时每刻都在衡量经济和设计之间平衡,不能走一个极端。

  另外,大多数设计师受项目牵制,当设计师拿到一个很好的项目时,能否做好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加上创新?我一直在想,在这个世界的大环境下,下一代需要的教育是什么?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设计师需要做些什么?哪一个方案是最行得通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