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感悟设计 · 用设计创造价值
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
您当前位置:  设计中国    ⁄    品牌设计    ⁄ 资讯内容

Steven Kolb:带CFDA旗下507个设计师品牌来中国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7/3/27 15:00:22     浏览:
CFDA(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EO Steven Kolb这趟中国行十分忙碌,他先是和迅驰时尚创始人兼CEO方涛几度商榷合作事宜,接着又一起参观上海的零售商店,欣赏完中国设计师作品后,还抽空和上海时装周组织者喝了咖啡。

  CFDA(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EO Steven Kolb这趟中国行十分忙碌,他先是和迅驰时尚创始人兼CEO方涛几度商榷合作事宜,接着又一起参观上海的零售商店,欣赏完中国设计师作品后,还抽空和上海时装周组织者喝了咖啡。

  直到3月16日下午,Steven Kolb此次来华的最主要目的才呈到台前:CFDA与迅驰时尚宣布达成五年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搭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时尚设计师与名人明星IP合作平台——“尚交所”,取“时尚交易所”之意。

  在新闻发布会前,Steven Kolb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镜头前的他完全符合时尚界人士一贯给人的印象,看起来时髦而充满活力。对于这次合作,Steven Kolb目标明确:要把CFDA旗下507个设计师的品牌都带到中国。

  成立于1962年的CFDA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时尚组织,CFDA不仅手握五百多家设计师品牌的资源,还引领了纽约时装周、CFDA大奖等多个项目。“通过这次合作,我们既希望将美国时尚行业作为整体展现给中国,也希望借此帮助不同设计师品牌开拓中国市场。我们希望重新发现中国市场,把这些新的品牌带给已经准备好的顾客们。”Steven Kolb表示。

  Steven Kolb有丰富的非营利组织工作经验,他曾在美国癌症学会、设计工业基金会抗击艾滋病组织、全球青少年公益组织等机构担任要职。自2006年加入CFDA,并于2011年成为首席执行官以来,他不仅负责协会主要的项目,还创立了CFDA Fashion Incubator项目,扶持优秀的年轻设计师。

  “时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CFDA的责任就是推广我们的设计师,帮他们在世界各地建立业务。”与中国本土集团的合作并不是Steven Kolb领导的第一次海外拓展,此前他早已与米兰、巴黎、伦敦的贸易机构商讨过诸多推广美国设计师的合作事项。

  这些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不可谓不多,包括CFDA旗下的Michael Kors,Tommy Hilfiger等,都已取得了良好的大众认知度,但折戟沉沙的也不少,线上平台ASOS、英国的马莎百货都黯然退场。

  “这是一个时机问题。”Steven Kolb表示。他认为一切的阻碍只在于缺少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机遇。“我们不认为可以简简单单把品牌带到中国,把英语翻译成中文就行了。要想在这里取得成功,就要适应中国市场。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一个本土合作伙伴的原因,他们比我们更了解这个市场。”

  两年前Steven Kolb与方涛第一次见面时就开始筹划这一合作,直到今天,这个五年的中长期合作计划才呈到台前。在合作的初期,从投资、营业执照、设计到分销、零售、品牌营销都是重点需要考虑的事情,而一切动作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建立业务,增加销售。

  方涛表示:“CFDA帮助美国设计师增加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基于这个定位。合作的范畴包括三个方面:设计师的合作,品牌的合作,和人才的合作。CFDA对新锐年轻设计师的培养做得很好,我们昨天谈到可以推荐中国的设计师去美国的成功设计师品牌工作室学习,我觉得这对我们本土设计师来说也是了解不同国家设计模式的机会。”

  “实际上我跟Steven共同的看法是,一定要有销售。show只是一个形式,showroom只是一个载体,最终达成的销售才是目的,所以不管是中国设计师去美国,还是美国设计师来中国,都想解决最后一个落地问题,就是开店、销售、成交、创造价值。”方涛进一步表示。

  在Steven Kolb看来,进入中国市场不只因为中国人强大的消费力,也因为这里日渐成熟的时尚环境。他认为,从时尚行业的角度,中国上海最有可能成为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之外的全球时尚第五城。同时作为纽约时装周的负责人,在时装周模式的争议日起之时,他也坚决拥护这一产业模式,并称时装周永不会消亡。

  《21世纪》:为什么选择在这个阶段与中国集团进行合作?

  Steven Kolb:CFDA的角色是代表美国设计师,我们专注于帮他们增长业绩,而增长业绩的一大方式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多露面。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里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大量的潜在客户,所以我们希望借助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时尚产业的本土集团帮助拓展美国设计师的生意。

  Tommy Hilfiger和Donna Karen这样的资深设计师是有能力开拓中国市场的,但刚成立的设计师品牌同样希望来中国市场,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只能寄希望于合适的合作伙伴帮助落地。

  美国同样是个很大的国家,也有很大的市场,但到了特定的阶段,要想达到显著的业务增长,必须要将目光放得更宽更远,中国有我们所需要的快速增长的市场。

  《21世纪》:以前是否对中国设计师有过关注,是否考虑将中国设计师也纳入合作范畴?

  Steven Kolb:对于中国设计师我确实了解不太多,只知道Uma Wang和Masha Ma,但这次合作后,我有兴趣也有意向做更多了解。

  我认为这次的合作是双向的,迅驰会帮美国设计师开拓中国市场,我们也希望帮中国设计师进入美国市场。这次来参观店铺,我对于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包括技艺、风格等等,我想未来可以把优秀的年轻中国设计师带到纽约的零售店、showroom,向买手推介。

  《21世纪》:CFDA引领了四大时装周之一的纽约时装周,作为资深从业者,你对上海时装周的看法如何?

  Steven Kolb:我很熟悉上海时装周,很多年前就来看过。全球时装周版图上有四个城市是永恒的焦点:纽约、米兰、伦敦、巴黎,但其他城市的时装周也不断浮现。中国现在有很多时装周,我和其中的许多组织者见过面,在我看来,上海时装周是最有序,并且和中国市场贴合最紧密的一个。我认为上海时装周的成功之处在于挖掘出了既能在设计中保留中国文化的亮点,又能够吸引国际客户的本土优秀设计师。

  上海时装周最大的挑战在于日程的安排,因为已经有四大时装周在前,顶级的编辑、买手在那一个月里已经看完了秀、花光了预算,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或家里开始接下来的工作。而上海时装周处于这个循环的末端,所以问题就在于,上海时装周举办时,编辑和买手还有精力再来这里吗?并且买手的预算也是有限的,怎样让买手不在巴黎就把预算都花光也是一个挑战。要成功解决这个问题,或许重点在于不把目标放在去四大时装周的同一群编辑和买手身上,而专注于亚洲的买手,真正成为亚洲的时装周代表。

  《21世纪》:那么你对于中国整体时尚产业的看法如何?

  Steven Kolb:我认为中国现在的情况和四十年前的美国很像,正在经历从生产到设计的时尚产业转型。现在中国的设计力量越来越受重视,不断有新设计师被挖掘,并向前发展,而不是一味讲生产。

  《21世纪》:过去几年,纽约时装周的场地转换、参展品牌退出等事引起不少争议,你怎么看待这些变化?

  Steven Kolb:我认为这些变化都被过度夸大了,实际上并没有报道中所呈现的那么深远的影响。纽约时装周的根基很坚固,它基于对优秀的年轻设计师的扶持而存在。纽约时装周上的设计师系列依然是数一数二的。纽约时装周确实发生了很多事,但无论四大时装周中的哪一个都被自己从前的条条框框束缚了,要把时装产业做到全球化,就需要打破这些,所以设计师们去巴黎并不是简单的因为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而是一种商业策略,他们希望增加欧洲市场的销量,希望争取到只去巴黎不去纽约的买手们。这并不代表他们抗拒纽约,只是代表他们想扩宽欧洲市场,反过来那些来到纽约的欧洲设计师也是一样的想法。

  《21世纪》:不只纽约时装周,整个时装周的模式在社交媒体、网络科技的冲击下都受到了质疑,你认为时装周模式未来会如何发展?

  Steven Kolb: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我个人的看法是,时装周绝对不会消亡。我们都在经历科技的洗礼,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新生事物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时装周在过去的几十年都没怎么变过。可以说,25年前的时装周形式,与今天是没有多大出入的。

  在影响时装周未来发展上,CFDA有很大功劳。我们联合了波士顿咨询公司对时装周的未来做了研究。现在社交媒体很发达,一场秀上的设计很快就通过网络传遍每一个角落,而那些“有心”的抄袭者就会仿造这些设计快速进行生产,对设计师和品牌造成很大伤害。所以时装周或者是时装秀的未来在于如何让科技为我所用,比如通过科技推广品牌,和客户之间联系更紧密。但现在的时装周有一点让我很开心,那就是大家都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需要管什么规章守则,我们终于卸下手铐,这才是时装秀该有的模样。